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滦河口-洋河口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环境质量评价 收藏

滦河口-洋河口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环境质量评价

Communities of macrobenthos in the intertidal zones of the Luanhe-Yanghe estuar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作     者:李莉 张永丰 张臻 陈燕 马新 LI Li;ZHANG Yong-feng;ZHANG Zhen;CHEN Yan;MA Xin

作者机构: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秦皇岛066002 河北省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出 版 物:《海洋通报》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年 卷 期:2014年第33卷第4期

页      面:475-480页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03) 

主  题:大型底栖动物 环境质量 群落特征 滦河口-洋河口 

摘      要:2012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滦河口-洋河口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6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和多毛类为主;夏季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22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夏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明显低于春季。春季丰度和生物量皆以软体动物最高;夏季丰度以多毛类最高,生物量以节肢动物最高。滦河口-洋河口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从高潮带向低潮带不断增高。采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和AMBI指数对调查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时,发现滦河口-洋河口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但MPI评价法和AMBI指数法对滦河口-洋河口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质量分级结果存在差异。两种评价方法在生态环境状况分级评价中皆存在一定偏差,还需相互校准,并通过环境压力的梯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