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洋内俯冲及构造格局——来自诸暨青顶山基... 收藏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洋内俯冲及构造格局——来自诸暨青顶山基性-超基性岩研究的证据

Intra-Oceanic Subduction and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Eastern Jiangnan Orogen in Neoproterozoic:Evidence from the Basic and Ultrabasic Rocks in Qingdingshan Area of Zhuji

作     者:董学发 周宗尧 余盛强 唐增才 赵旭东 肖庆辉 Dong Xuefa;Zhou Zongyao;Yu Shengqiang;Tang Zengcai;Zhao Xudong;Xiao Qinghui

作者机构: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浙江杭州31120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出 版 物:《地球科学》 (Earth Science)

年 卷 期:2018年第43卷第S2期

页      面:16-3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3[工学-建筑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0704[理学-天文学]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12120114068901)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项目(Nos.2014004 2010001) 

主  题:江南造山带 洋内弧 多岛弧盆系 新元古代 浙江 构造 

摘      要:江南造山带东段浙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了新元古代岩浆岩,它们是探讨江南造山带构造格局和演化的关键,但其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却备受争论.选择浙江诸暨青顶山地区出露的一套基性-超基性岩为对象,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青顶山基性-超基性岩形成于~860 Ma.锆石εHf(t)值分别为+9.7和+9.5.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青顶山基性-超基性岩分为低铝高镁型和高铝低镁型两类.前者岩石以高钛、镁、铁,低铝,富Cr、Ni,低的Sr/Y值为特征,后者则以低钛、镁、铁,高铝,贫Cr、Ni,高的Sr/Y值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均指示青顶山基性-超基性岩形成于洋内弧环境,其成因可能与俯冲大洋板片熔融与不同深度的地幔楔交代有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龙门山洋内弧(1 172~840 Ma)-皖赣弧间盆地(1 061~827 Ma)-万年陆缘弧(~840 Ma)-赣湘弧后盆地(820~830 Ma)的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多岛弧盆系大地构造格架,为江南造山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