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儿童及青少年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及咀嚼生理学疗效评估 收藏

儿童及青少年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及咀嚼生理学疗效评估

Radiographic and masticatory physiologic evaluation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condylar fractur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作     者:全星宇 秦满 康艳凤 张益 赵玉鸣 Quan Xingyu;Qin Man;Kang Yanfeng;Zhang Yi;Zhao Yuming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口颌功能诊疗研究中心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00081 

出 版 物:《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年 卷 期:2016年第51卷第1期

页      面:30-3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基金(Z151100004015093) 

主  题: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创伤与损伤 骨发育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像及咀嚼生理学检测手段评价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年龄5~13岁.根据患者年龄、牙弓发育状况、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制作不同厚度的全牙列(牙合)垫.患者按照医嘱戴用(牙合)垫1~3个月,配合早期功能训练.检测指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曲面体层X线、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咀嚼肌肌电图.复查时间:伤后1、3、6个月,之后为每年复查1次.每次复查均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为初次就诊以及伤后半年进行,之后每年1次.结果 8例单侧髁突骨折患者临床检查疗效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髁突骨皮质光滑连续,患侧髁突短粗且升支高度小于对侧,下颌体长度大于对侧.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显示:患侧咀嚼肌肌电活性低或高于对侧,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AI)咬肌:(15.0±16.9)%、颞肌前束:(21.5±15.9)%、二腹肌前腹:(11.9±10.7)%.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颌骨发育受到影响,但程度较轻;健侧与患侧咀嚼肌肌电活性差异较大,不对称指数离散.咀嚼肌肌电图可客观反映儿童髁突骨折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