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肝癌化疗栓塞前后甲胎蛋白变化模式的临床意义 收藏

肝癌化疗栓塞前后甲胎蛋白变化模式的临床意义

The transformation pattern of serum а-fetoprotein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作     者:梁茂全 苏洪英 LIANG Mao-quan;SU Hong-ying

作者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沈阳110001 

出 版 物:《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年 卷 期:2012年第21卷第4期

页      面:333-33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4[医学-肿瘤学] 0703[理学-化学] 10[医学] 0702[理学-物理学] 1009[医学-特种医学] 

主  题: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化疗栓塞 疗效 

摘      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模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PHC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规律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然后将治疗前后血清AFP值的变化情况划分成转阴、下降、不变及上升等4种变化模式,并把纳入病例分成相应的A、B、C和D 4组,最后对各组进行疗效和生存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总缓解率19.7%;无进展率为71.7%;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6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4.3%、63.0%、22.8%和7.1%;A与B组,A与C组,A与D组,B与C组,B与D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体力状态和门静脉癌栓为影响PH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FP变化模式对PHC TACE后的疗效具有临床指导作用,转阴或下降模式的生存期与不变或上升模式相比,明显延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