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及邻区重磁三维反演及岩浆岩特征研究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matic rocks in the Gangdise belt and adjacent areas,Tibetan Plateau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19年第62卷第4期
页 面:1362-13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301 2017YFC0602204-01 2016YFC06002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652016127)联合资助
主 题:冈底斯带 地质-地球物理先验信息 重磁三维反演 岩浆岩三维分布 俯冲模式
摘 要:岩浆岩在青藏高原的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造演化的记录,又是重要构造-岩浆-成矿带的指示.本文主要基于冈底斯带及邻区的地面重力和航磁数据,首先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先验信息约束下的重磁2.5维交互式反演,再将2.5维反演结果作为参考模型加入到三维反演计算中,得到地下三维密度和磁化率结构.结合岩浆岩密度、磁化率统计资料和岩浆岩地球化学成果,推断研究区基性岩、I型花岗岩和S型花岗岩的三维分布图,得到如下结论:S型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冈底斯东带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以北;北冈底斯的西部无明显的岩浆活动,而在其南侧和北侧,发现大量的隐伏基性岩和零散分布的I型花岗岩;中生代I型花岗岩在南冈底斯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广泛分布,且到新生代才出现大量的S型花岗岩.上述结果为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壳和新特提斯洋壳的双向剪刀式俯冲模式的观点提供了重要佐证,并认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在北冈底斯西部约84°E—88°E的范围内先后存在向北和向南俯冲的可能,北向羌塘地体下俯冲,南向冈底斯地体下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