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基于国家耕地土壤监测数据 收藏

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基于国家耕地土壤监测数据

Changes in Topsoil Organic Carbon of China' s Cropland Evidenced from the National Soil Monitoring Network

作     者:程琨 潘根兴 田有国 李恋卿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5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北京100026 

出 版 物:《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 卷 期:2009年第28卷第12期

页      面:2476-248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主  题:中国农田 固碳 土壤类型 土壤有机碳 种植制度 

摘      要:通过对299个国家级耕地土壤监测点20余年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了我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全国约80%试验点有机碳年平均相对增长率(Average relative annual increment,ARAI)在-1.5%~7.5%。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东北、华北等6个地理区域分析得出,华北、华东、西南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华东地区有机碳增加的农田面积占全国农田比例最大,东北最小。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含量增加显著;水田有机碳增加的试验点所占比例大于旱地;对ARAI与初始有机碳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我国旱地和水田有机碳潜在储存能力估计值分别为17.2和27.7g·kg-1。农田土壤类型中水稻土和褐土有机碳含量增加显著;黑土有机碳含量下降样本所占比例最高。对我国各典型种植制度分析得出,双季稻、麦-稻、麦-玉、单季小麦种植制度下农田有机碳有了显著增加;麦玉轮作较其他种植制度的农田有机碳年平均相对增长率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