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rd11小鼠视锥细胞变性过程中视蛋白的变化特点 收藏

rd11小鼠视锥细胞变性过程中视蛋白的变化特点

The distribution and degeneration pattern of the cone opsins in rd11 mice

作     者:韩娟娟 戴旭锋 戚艳 张华 庞继景 Han Juanjuan;Dai Xufeng;Qi Yan;Zhang Hua;Pang Jijing

作者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325027 

出 版 物:《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年 卷 期:2014年第32卷第1期

页      面:12-1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2[医学-眼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1060) 

主  题:rd11小鼠 自发性视网膜变性 视锥细胞 视蛋白 视网膜铺片 免疫荧光染色 

摘      要:背景视网膜变性11(rd11)小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自发突变的视网膜变性小鼠。研究证实,rd11小鼠出生后随着鼠龄的增长出现快速的光感受器变性,且视杆细胞变性早于视锥细胞变性,但对于视网膜不同区域视锥细胞变性的特点还不十分清楚。目的应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不同鼠龄rd11小鼠M-视蛋白和S-视蛋白在视网膜的表达分布及变化特点,为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出生后14、28、42d的rd11小鼠各5只,制备视网膜铺片,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标记小鼠视网膜后极部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象限M-视蛋白和S-视蛋白的表达,观察随rd11小鼠鼠龄的变化视网膜各区域M-视蛋白和S-视蛋白的荧光形态和密度,并与相应鼠龄的C57BL/6J小鼠进行比较。结果出生14d的rd11小鼠视网膜M-视蛋白和S-视蛋白的红色荧光形态和密度与C57BL/6J小鼠接近,但出生28d的rd11小鼠视网膜后极部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个区域M-视蛋白和S-视蛋白表达密度均明显降低,荧光形态由纺锤形逐渐变为点状,出生42d的rd11小鼠视网膜部分区域M-视蛋白和S-视蛋白表达消失。出生28d的rd11小鼠视网膜后极部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区域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分别为(414±32)、(300±8)、(324±22)和(250±20)个/0.037mm^2,明显低于同龄C57BL/6J小鼠的(484±21)、(442±19)、(459±34)和(436±12)个/0.037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4、15.225、7.505、17.990,均P〈0.05);上述4个区域S-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下降更明显,分别为(8±4)、(175±16)、(74±13)、(315±20)个/0.037mm^2,明显低于C57BL/6J小鼠的(73±16)、(436±30)、(393±30)和(480±19)个/0.037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5、17.076、21.637、13.498,均P〈0.05)。结论rd11小鼠视锥细胞中的M-视蛋白和S-视蛋白均随着鼠龄的增长而急剧减少,以S-视蛋白更为明显。随着鼠龄的增长,rd11小鼠M-视蛋白变性从视神经周围区向鼻下方,再向颞上方逐渐进展,而S-视蛋白变性由颞上方向鼻下方逐渐进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