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大豆条带间作模式下的光环境特性
Ligh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in maize-soybean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作者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3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08年第19卷第6期
页 面:1248-1254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908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10020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JBKY0032007018CAAS 2007-14) 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于2006—2007年对玉米/大豆窄条带间作系统的光环境特性进行观测,研究间作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光环境改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早期,大豆条带边行(与玉米相邻行)底部光的透射率高于大豆内行,而玉米条带内行底部光的透射率高于边行;进入生殖生长后,冠层底部光的透射率变化不明显,平均透射率小于7%.在生育早期,内行大豆接收到的日平均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比边行高约10%;1∶3间作模式(I1处理)下,大豆边行和内行光的透射率均比2∶3间作模式(I2处理)高15%,表明I2处理的玉米条带对大豆的遮荫程度大于I1处理.在大豆开花之后,内行大豆接收到的日平均PPFD与两侧边行有显著差异,但边行之间差异不显著;内行和外行大豆光的透射率分别为38%和27%,但I1和I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两种间作模式下玉米条带对大豆的遮荫程度相近.大豆内行的生物量高于边行,而边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不同窄条带间作模式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作物光环境的改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