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建筑景观基因的识别及其变异
Identification and variation of landscape genes in cave building作者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衡阳421002 衡阳师范学院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衡阳421002
出 版 物:《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19年第33卷第6期
页 面:84-8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302[工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工学]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5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6YJAZH00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开放基金"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建筑的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变异"(HIST18K04) 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项目"陕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17D11)资助
摘 要: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运用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与方法,对窑洞建筑的景观基因进行识别并对基因的变异进行分析。遵循内在唯一性原则、外在唯一性原则、局部唯一性原则以及总体优势性原则,将窑洞的景观基因要素分解为立面形态基因、平面布局基因、建筑材料基因、局部装饰基因等四个方面。拱形窑脸是窑洞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因而主体基因为立面形态基因,其余皆为附属基因。在向心+围合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形态的大背景下,窑洞的平面布局基因随地形条件的不同产生了变异。为适应不同区域的黄土土质与气候环境,立面形态基因发生了变异。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窑洞由靠崖窑衍生出了地坑窑、锢窑等形态,建筑材料由原先的生土扩大为土坯、砖、石,在一定程度上对窑洞形态的变异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