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恢复塔中地区石炭系油气充注历史
The 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 technique to restore the 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of Carboniferous reservoirs in Tazhong area,Tarim Basin作者机构: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
出 版 物:《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
年 卷 期:2013年第34卷第3期
页 面:427-4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08[工学-电气工程]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8[工学] 0807[工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27[工学-核科学与技术] 0703[理学-化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97208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201100)资助
主 题:塔中地区 定量颗粒荧光 古油层 残余油层 古油层泄漏 充注历史
摘 要:塔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给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挑战。为恢复塔中地区石炭系的油气充注历史,利用定量颗粒荧光(QGF和QGF-E)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TZ421井现今油水界面之下存在古油层和残余油层,前者位于-2 510~-2 610m,古油水界面位于-2 610 m,后者位于-2 510~-2 570 m,残余油水界面位于-2 570 m。在TZ103井的现今气水界面之上存在古油层,位于-2 555~-2 605 m,古油水界面位于-2 605 m。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TZ421井中存在厚度100 m的古油层,表明晚海西期轻质油充注规模大,随后在燕山期发生两次泄漏,在喜马拉雅期天然气充注过程中形成凝析气顶。TZ103井现今凝析气层中存在厚度为50 m的古油层,表明在凝析气藏形成之前,在晚海西期有轻质油充注,古油层保存较好,在喜马拉雅期天然气充注过程中形成凝析气藏。利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准确地恢复了塔中地区石炭系2期油气充注过程,为油气充注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