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观音沟地区变质作用初步研究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meta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Guanyingou amphibolites,Dunhuang Metamorphic Complex,NW China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出 版 物:《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4年第30卷第2期
页 面:503-5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99 41225007)资助
主 题:斜长角闪片麻岩 矿物温度计 矿物压力计 变质作用P-T轨迹 敦煌变质杂岩
摘 要:敦煌东南三危山观音沟地区,出露有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岩石中保存了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M1)以石榴子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组合(Hbl1+Pl1+Qtz1)为代表,形成条件约为550-575℃/5.2-5.7kbar(绿帘角闪岩相)。变质高峰期矿物组合(M2)主要由石榴子石变斑晶和基质矿物(Hbl2+Pl2+Qtz2±Cpx2)组成,形成温度〉670℃,压力〉11.9kbar(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后成合晶矿物组合(Hbl3+Pl3+Qtz3),形成条件约为590-640℃/4.3-5.9kbar(角闪岩相)。观音沟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记录了包含进变质、变质高峰、退变质过程的造山过程"西阿尔卑斯"型P-T轨迹,其中退变质阶段具有明显的近等温降压特征。变质作用P-T轨迹指示本地区可能经历了俯冲-碰撞-快速抬升的造山过程。结合年代学资料,该期造山事件可能发生于泥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