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层建筑间风致扭转干扰效应的试验研究 收藏

高层建筑间风致扭转干扰效应的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rference effects of wind-induced torsional responses between two high-rise buildings

作     者:余先锋 谢壮宁 于怀懿 YU Xianfeng;XIE Zhuangning;YU Huaiyi

作者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出 版 物:《建筑结构学报》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年 卷 期:2015年第36卷第11期

页      面:78-8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405[工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工学] 081304[工学-建筑技术科学] 0813[工学-建筑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22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ZM001) 

主  题:高层建筑 风致扭矩响应 干扰效应 折算风速 涡激共振 

摘      要:为获得不同干扰工况下受扰建筑表面时变风荷载,进行了刚性模型的同步测压试验。对不同折算风速下的扭转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受扰建筑在不同相对位置、不同截面宽度、不同高度的施扰建筑干扰下的基底峰值扭矩响应干扰因子包络值分布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尾流涡激共振机理及其发生条件。结果表明,未发生涡激共振时,峰值扭矩干扰因子包络值最大达到1.9;随着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截面宽度比增大,并列布置时的峡管放大效应越来越显著,峰值扭矩响应最大增加42%。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截面的宽度比为0.4时,施扰建筑旋涡脱落的尾流导致扭转向涡激共振发生,当折算风速达到4.37时,峰值扭转干扰因子包络值达到最大值2.98。随着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的高度比的增加,峰值扭矩干扰因子包络值呈增大趋势。在群体高层建筑抗风设计中,需重点关注施扰建筑高度大于等于受扰建筑高度时的放大干扰效应;对于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截面宽度比较小(0.3~0.5)情况,应避免受扰建筑的折算风速落在3.33~5.56范围内而发生扭转向涡激共振效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