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泥页岩孔隙表征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泥页岩孔隙表征

Pore characterization of shale in Shanxi Formation,Yan’an area,Ordos Basin

作     者:王子龙 郭少斌 WANG Zilong;GUO Shaobin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石油实验地质》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年 卷 期:2019年第41卷第1期

页      面:99-10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不同类型页岩气生成机理与富集规律研究"(2016ZX05034-001)资助 

主  题:孔隙表征 泥页岩 山西组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摘      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泥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核磁共振、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氮气吸附以及二氧化碳吸附等实验,对泥页岩储层进行了详细的全孔隙表征。研究区山西组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裂缝及有机质孔四类孔隙类型,以粒内孔和有机质孔居多。核磁共振T_2谱曲线多以单峰分布,离心后曲线几乎无变化,说明样品中含有较多的纳米级孔隙,并且连通性较差。高压压汞、氮气吸附、二氧化碳吸附实验表明,孔隙体积以中孔和宏孔为主,二者占孔总体积的85%左右,微孔仅占总孔体积的15%;而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中孔提供,微孔占总比表面积的51.94%,中孔占47.98%,二者占总比表面积的99%以上,宏孔可以忽略不计;样品孔隙形态以两端开孔或狭缝型的平行板孔为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