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动力条件耦合控藏效应 收藏

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动力条件耦合控藏效应

Coupling Control of Tectonic Dynamical Conditions to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Formation in the Qinshui Basin,Shanxi,China

作     者:秦勇 姜波 王继尧 吴财芳 傅雪海 韦重韬 侯泉林 琚宜文 QIN Yong;JIANG Bo;WANG Jiyao;WU Caifang;FU Xuehai;WEI Chongtao;HOU Quanlin;JU Yiwen

作者机构: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出 版 物:《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08年第82卷第10期

页      面:1355-136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973"项目(编号2002CB211704) "863"项目(编号2006AA06Z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730422)资助成果 

主  题:煤层气成藏 构造动力条件 耦合控制 

摘      要:构造动力条件涵盖诸多要素,综合分析这些要素与煤层气成藏效应之间关系,是全面认识构造动力条件控藏效应的基础。为此,本文采用盆地分析、构造应力场模拟、镜质组光性组构、构造曲率等方法,分析了盆地构造演化、构造应力场、盆内构造分异、煤储层构造变动等与煤层气成藏效应之间关系,探讨了有利于煤层气富集高渗条件发育的构造动力特点。研究表明:燕山期是控制煤层气成藏的关键时期,该期NW-SE向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次级褶曲和高角度正断层,奠定了盆地煤层气赋存规律的总体格局,使NNE-NE向次级褶曲成为主要的控气构造类型;构造动力通过煤储层改造程度对煤储层渗透性发育特点的控制,不仅体现于镜质组光性指示面形态及其空间展布特征,也使得中等程度的构造主曲率可能提供最有利于煤层气渗流的构造条件,导致现代构造应力场高主应力差有利于煤层渗透率的发育。耦合分析认为,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效应取决于上述构造动力学因素之间的合理配置,南部仰起端的阳城北、中南部西段的安泽—沁水、中部西侧的沁源周围、东部中段的武乡西北等4个地段,可能存在有利于煤层气成藏的构造动力学条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