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Pseudofrenelopsis(掌鳞... 收藏

甘肃酒泉盆地下白垩统Pseudofrenelopsis(掌鳞杉科)的发现及其意义(英文)

PSEUDOFRENELOPSIS(CHEIROLEPIDIACEAE)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OF JIUQUAN, GANSU, NORTHWESTERN CHINA

作     者:邓胜徽 杨小菊 卢远征 DENG Sheng-Hui;YANG Xiao-Ju;LU Yuan-Zheng

作者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出 版 物:《古生物学报》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05年第44卷第4期

页      面:505-51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9872008)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006CB701400)资助课题。 

主  题:掌鳞杉科 松柏纲 早白垩世 中国甘肃 酒泉盆地 下白垩统 杉科 甘肃 早白垩世晚期 模式标本 

摘      要:记述甘肃酒泉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两种掌鳞杉科植物化石Pseudofrenelopsis dalatzensis(ChowetTsao,1977)Cao ex Zhou和P.gansuensissp.nov.。其中,归入P.dalatzensis的标本无论是小枝形态还是表皮构造都与产于吉林延吉盆地大砬子组的模式标本一致。定为新种的标本小枝较粗,可能只有一枚叶;节间角质层厚25—30μm,表面没有乳突和表皮毛,气孔器和表皮细胞均规则成行排列;气孔器圆形或椭圆形,较大,整体下陷。副卫细胞通常5—7个,少数可达8—9个。保卫细胞仅部分保存。已发现的Pseudofrenelopsis均分布于北半球,时代限于早白垩世,且多为早白垩世晚期,其中P.dalatzensis在模式标本产地与丰富的被子植物共生,应为早白垩世Aptian到Albian期。该种在酒泉盆地中沟组的出现说明该组的时代最高可到Aptian或Albian期。已有资料还表明,Pseudofrenelopsis主要生活于有季节变化、盐度较高或较干旱的环境中,这与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物和其他门类的化石所指示的环境特征相符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