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侵蚀产沙过程及机理
Sediment-yielding process and its mechanisms of slope erosion in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f Loess Plateau,Northwest China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12年第23卷第12期
页 面:3281-328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90707[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422 4097117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A05050504)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摘 要: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由于风蚀、水蚀的耦合作用,侵蚀程度剧烈、过程复杂.采用风洞与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风水交错侵蚀条件下坡面产沙变化过程及侵蚀作用机理,定量分析了风蚀对水蚀的影响程度及其与水蚀的关系.结果表明:风蚀与水蚀之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效应.风蚀促进了侵蚀形态的发展,改变了降雨产沙随雨强变化的量化关系.雨强60、80mm·h-1时,未风蚀处理下,坡面产沙量随降雨历时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但风蚀处理后,产沙量降低至一定谷值时,又呈波动增加趋势.60、80、100mm·h-1雨强下,风蚀处理的坡面产沙量增幅为7.3%~27.9%(风速11m·s-1)、23.2%~39.0%(风速14m·s-1);雨强120、150mm·h-1时,降雨15min内,各处理的坡面产沙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风蚀处理的坡面产沙量较未风蚀处理呈先低后高的变化趋势.风水交错侵蚀作用机理复杂,在时空分布特征、能量供给、侵蚀力作用方式等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