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前强啡肽原基因与DARPP-32... 收藏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纹状体前强啡肽原基因与DARPP-32蛋白磷酸化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ynorphin(PDyn) gene expression and phosphoprotein(DARPP-32) phosphorylation in rats with 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

作     者:管强 曹学兵 徐岩 王岚 孙圣刚 GUAN Qiang;CAO Xue-bing;XU Yan;WANG Lan;SUN Sheng-gang

作者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武汉430022 

出 版 物:《中华神经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年 卷 期:2006年第39卷第7期

页      面:472-4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00114) 福建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3F009) 

主  题:运动障碍,药物性 脑啡肽类 神经组织蛋白质类 磷蛋白类 磷酰化 

摘      要:目的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大鼠纹状体内前强啡肽原(prodynorphin,PDyn)基因表达与DARPP-32蛋白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探讨LID时直接通路过度活化的机制。方法6-羟多巴胺(6-OHDA)大鼠模型应用左旋多巴治疗28 d诱发LID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Dyn mRNA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ID大鼠纹状体内总DARPP-32的mRNA与蛋白表达及其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LID大鼠毁损侧PDyn mRNA表达(0.3662±0.0625)较对照组(0.2085±0.0573)及L-dopa治疗组(0.2235±0.0582)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D大鼠毁损侧Thr-34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蛋白水平(1075.2±103.3)较对照组(198.7±49.5)及L-dopa治疗组(213.9±58.9)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ARPP-32蛋白的Thr-3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是LID时多巴胺D1受体介导的直接通路异常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