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洞片麻岩穹窿的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收藏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洞片麻岩穹窿的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The metamorphism and the tectonic implication of the Cuonadong dome,eastern Himalaya

作     者:丁慧霞 李文坛 江媛媛 DING HuiXia;LI WenTan;JIANG YuanYuan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9年第35卷第2期

页      面:312-32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点研究项目(2016YFC0600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062 91855210 4187206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649911026)联合资助 

主  题:中级变质作用 早始新世 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 淡色花岗岩 喜马拉雅造山带 

摘      要:错那洞穹窿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北部发育的一系列片麻岩穹窿之一,因其赋存有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而倍受关注。本文对错那洞穹窿核部产出的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白云母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为揭示穹窿的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限定。岩石学研究表明,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白云母片岩的共生矿物组合是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白云母+斜长石+石英+钛铁矿+金红石,为典型的中压角闪岩相变质岩。相平衡模拟表明岩石的变质温压条件为670℃和9. 0kbar,并未经历部分熔融。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片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47~29Ma,即经历了一个较长期(~20Myr)的变质演化过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错那洞片麻岩穹窿具有与喜马拉雅造山带北部发育的其它片麻岩穹窿相同的成因,穹窿核部的中级变质岩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上部构造层位,其变质作用发生在印度大陆向拉萨地体之下低角度俯冲过程中;穹窿核部淡色花岗岩是高分异的异地花岗岩,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下部高温高压麻粒岩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熔体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产物。此外,本文研究成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间和性质提供了进一步约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