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猕猴桃果实发育期不同果肉部位比较转录组分析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Different Pulp Parts at Fruit Development Stages of Red-fleshed Kiwifruit作者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成都61113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农业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15
出 版 物:《分子植物育种》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年 卷 期:2019年第17卷第3期
页 面:729-738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9[农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0901[农学-作物学] 0902[农学-园艺学] 090201[农学-果树学] 090102[农学-作物遗传育种]
基 金:四川省果树育种攻关(2016NYZ0034) 四川省猕猴桃育种平台(2016NZ0105) 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经费 四川省财政能力提升专项(2016GXTZ-003)共同资助
摘 要:红肉猕猴桃中果皮和内果皮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色泽变化模式有显著差异,但目前对于其内在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红肉猕猴桃(‘红实2号’)中果皮与内果皮4个不同发育时期(开花后0 d, 28 d, 75 d, 157 d,分别标注为T1时期, T2时期, T3时期, T4时期)的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经去除低质量数据后,得到Clean reads数目为2 192~4 331万,检测到的基因数目为24 607~29 170个。在(log2 Ratio)≥1和FDR0.05阈值下,中果皮和内果皮在T2、T3、T4时期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数目分别为1 880个、4 799个、7 346个和4 31个、1 493个、7 700个。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68个代谢途径,包括DNA复制、RNA转运、蛋白质输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类黄酮生物合成、花青素合成、淀粉与蔗糖的代谢等。此外我们还鉴定到13个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大部分基因的表达量随果实的发育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结果与花青素含量变化模式相吻合。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猕猴桃果实成色差异机理的认识,还对今后的彩色猕猴桃选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