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Ⅲ)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新型环境污染物酞酸丁酯的降解性能
Preparation of Fe(Ⅲ) Schiff-base Complex as Catalyst for the Degradation of Emerging Contaminants Dibutyl Phthalate(DBP)作者机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出 版 物:《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
年 卷 期:2019年第4卷第1期
页 面:61-67页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8479)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4B04003)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3022009) 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2016R401181)
主 题:铁(Ⅲ)席夫碱配合物 新型环境污染物 酞酸丁酯 降解 类Fenton反应
摘 要:通过水杨醛(salicylideimine,SA)与四乙烯五胺(tetraethylenepentamine,TEPA)缩合反应合成了四乙烯五胺水杨醛亚胺席夫碱配体ST [ST=N, N’-tetraethylenepentaminebis(salicylideimine)],进一步与铁(Ⅲ)配位得到双核铁(Ⅲ)配合物[Fe_2(ST)(H_2O)_4]Cl_4[简写为Fe_2(ST)]。通过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其为催化剂,考察了在双氧水作用下,可见光降解水中新型环境污染物酞酸丁酯(DBP)的性能。结果表明,pH在3.5~8.0范围内,Fe_2(ST)的浓度大于5.5 mmol/L,H_2O_2的浓度大于8.2 mmol/L,10 min内催化体系可以实现对浓度小于20.0 mg/L的DBP 99%以上的降解。监测了加入H_2O_2前后的反应体系电子光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可能为μ-N桥联的双核Fe(Ⅲ)活性中心,形成了有利于H_2O_2活化的过渡态。催化体系在循环使用10次后,对DBP的降解率仍可达95%。Fe2(ST)是具有优异潜力的水中酞酸丁酯污染物的绿色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