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旱涝特征及风险预估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Prediction in Different River Basin Areas of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作者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出 版 物:《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18年第38卷第6期
页 面:263-267,276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2016年中国气候局气候变化专项"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受水区旱涝配置特征及调水适应对策研究"(CCSF201620) 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102400) 2018中国气候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821)
摘 要:[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历史旱涝变化特征,分析及预估该工程因气候变化导致无水可调的风险,为科学调度与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域内近500a旱涝资料及1961—2015年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分析近500a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及受水区的旱涝遭遇特征及调水保障概率,同时利用21个CMIP 5全球气候模式降尺度后的模拟预估结果,对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的旱涝遭遇特征进行预估研究。[结果](1)近500a来,水源区旱年出现概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世纪以来水源区干旱年出现概率处于历史高位,达31.7%;(2)受水区淮河流域的调水保障概率最高(达87.3%),唐白河流域调水保障概率最低(为78.4%);(3)20世纪以来各流域与水源区同旱概率均处于历史高位,汉—唐、汉—海持续同旱概率高于汉—淮;(4)秋汛期(9—11月)为调水最有利的时段,非汛期3个流域的调水保障概率均在80%以上。(5)CMIP5模式预估结果显示未来各受水区调水保障概率均在87%以上。[结论]20世纪以来水源区与受水区同旱概率处于近500a来高位,未来调水朝有利方向发展,但21世纪后期面临较大的同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