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甘肃保甲制度的角色转换及功能异化
作者机构: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030006
出 版 物:《甘肃社会科学》 (Gansu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8年第6期
页 面:240-24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202[历史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保甲制度与甘南藏区基层社会变革研究"(17BZS02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抗战爆发后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迅速沦陷,使得内地农村开始成为中国持久抗战的坚强柱石,而保甲制度无疑成为动员民众、征集战略物资的主要凭借。不可否认,抗战时期的保甲制度在训练壮丁、征运兵员等方面,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国家托付的历史使命,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的贫困和征兵纳粮时的过分催逼,不仅使国民政府试图借助保甲制度以改良中国基层政制的梦想化为泡影,亦将保甲制度的实际执行者——乡镇保甲长推到了风口浪尖。乡村精英远离村政,地痞流氓乘隙而入,本欲加强基层社会控制、安定基层社会秩序的民国保甲制度最终沦为国民政府征兵纳粮的代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