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柚果面枝孢菌斑点病病原鉴定 收藏

柚果面枝孢菌斑点病病原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fruit spot disease on Citrus grandis

作     者:吕靖雯 刘蕊 李国华 李红叶 王洪凯 LüJingwen;LIU Rui;LI Guohua;LI Hongye;WANG Hongkai

作者机构: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植物病原和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58 梅州市农业科学院广东梅州514021 

出 版 物:《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年 卷 期:2018年第44卷第6期

页      面:687-69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2004) 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CARS-26) 

主  题: 果斑病 病原鉴定 枝孢属 

摘      要:对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柚[Citrus grandis Osbeck, Syn. C. maxima (Burm.) Merr.]果实上普遍发生的一种斑点病观察发现:该病害主要发生在已转色的成熟果实表面,斑点细小,红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略凹陷,渐变灰白色,偶尔可见少量的黑色霉状物;病斑发生仅局限于果皮,仅影响果实的商品性,不影响果实的内在品质。对发病部位进行病菌的组织分离培养,从中获得20株疑似枝孢属真菌菌落,对其进行了菌落特征和形态学特征观察,并结合rDNA的内转录间隔(ITS)区、转录延长因子(TEF)基因区和微丝肌动蛋白(ACT)基因区的序列比对分析,对这些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都属于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这20株枝孢菌分为2个种,其中18株属于极细枝孢(C. tenuissimum),2株为散黄枝孢霉(***),说明极细枝孢(C. tenuissimum)为优势种。而散黄枝孢霉(C. xantochromaticum)是我国的一个新记录种,也是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上分离得到的。接种试验表明,这2种枝孢菌均可在柚果上引起典型的斑点症状,其症状与田间观察到的相一致。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枝孢斑点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