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陆相盆地中残留可容纳空间的识别与应用 收藏

陆相盆地中残留可容纳空间的识别与应用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mained Accommodation in Continental Basin

作     者:范军侠 李宏伟 袁世义 朱怡翔 田昌炳 Fan Junxia;Li Hongwei;Yuan Shiyi;Zhu Yixiang;Tian Changbing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中国石油勘探》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年 卷 期:2006年第11卷第2期

页      面:30-32,38页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973"高效天然气藏分布规律研究"项目成果 课题编号:2001CB209106 

主  题:陆相盆地 层序地层 残留可容纳空间 识别 应用 苏里格气田 

摘      要:由于残留可容纳空间控制着古水流的分布,因此,不整合面之上剥蚀而来的陆源碎屑物主要沿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向盆地方向搬运,在过路沉积作用面以下的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保存,因此过路沉积作用面以下的残留可容纳空间发育区成为储集砂体发育较为有利的部位。实践表明,识别残留可容纳空间为开展储集砂体预测提供了线索和思路,在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的预测与气田的高效开发中发挥了作用,沿层序界面之上的残留可容纳空间分布区重新布井获得了成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