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陆地棉(*** L.)春、夏品种杂交重组自交系的早熟性、... 收藏

基于陆地棉(*** L.)春、夏品种杂交重组自交系的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

Analysis of Early Maturity,Fiber Quality and Yield Traits in an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of Gossypium hirsutum L. Based on Short-and Mid-maturation Varieties

作     者:孔凡金 韩宗福 邓永胜 王宗文 王景会 申贵芳 段冰 高利英 李汝忠 Kong Fanjin;Han Zongfu;Deng Yongsheng;Wang Zongwen;Wang Jinghui;Shen Guifang;Duan Bing;Gao Liying;Li Ruzhong

作者机构: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出 版 物:《山东农业科学》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8年第50卷第12期

页      面:1-9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2018YFD0100300)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SDAIT-03-0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18B01) 

主  题:短季棉 重组自交系 产量 纤维品质 生育期 

摘      要:为分析陆地棉春、夏品种杂交RIL群体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春、夏棉杂交选育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机理,创新早熟、优质、高产抗虫棉新种质,本试验以抗虫春棉鲁棉研21号(SCRC21,P1)为母本、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SCRC19,P2)为父本杂交构建含有245个家系的RIL群体,调查其在不同流域棉区多环境下种植的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变异、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棉区,该RIL群体早熟、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除籽棉、皮棉产量外,其它性状均存在较强的双向超亲分离,全生育期超早亲比例达8. 16%,开花—吐絮天数超早亲比例高达26. 53%,断裂比强度和上半部平均长度超高亲比例分别为9. 80%和5. 71%;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与籽棉、皮棉产量及单株铃数、铃重、衣分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整齐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其它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10个家系全生育期比早熟亲本短1 d以上;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同步改良,平均籽棉、皮棉产量分别较早亲增产27. 10%和27. 52%。在西北内陆棉区,该RIL群体整体表现生育期变长、产量高、纤维品质降低。综之,性状差异较大的春、夏棉品种杂交后代存在较强的超亲分离,可拓宽短季棉品种的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早熟性与产量、纤维品质间的负相关,是早熟短季棉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