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碰撞带成矿作用:年轻碰撞造山带对比研究
Metallogenesis within continental collision zones: Comparisons of modern collisional orogens作者机构: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出 版 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tia Sinica(Terrae))
年 卷 期:2018年第48卷第12期
页 面:1629-16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72067 41772088 41320104004 41773042和41773043) 国际地学对比计划项目(编号:IGCP-662)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60024)资助
主 题:比利牛斯 阿尔卑斯 扎格罗斯 喜马拉雅 碰撞造山带 增生造山带 碰撞成矿作用
摘 要:新特提斯俯冲带之上的年轻碰撞造山带是进行大陆碰撞成矿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理想对象.本文以比利牛斯、阿尔卑斯、扎格罗斯、喜马拉雅四个地球上最年轻的大陆碰撞造山带为例,通过对这些造山带结构组成、演化过程和成矿系统等方面的概述,划分碰撞造山带类型,探讨不同类型碰撞带成矿同异性及缘由.对比研究表明,四个碰撞造山带可划分成简单碰撞和复合碰撞两种类型.前者以比利牛斯和阿尔卑斯为代表,表现为狭窄线状造山带和对称式造山带结构,缺乏弧岩浆活动,发育以中上地壳物质活动为主的成矿系统(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和造山型金矿床).后者以扎格罗斯-伊朗高原和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为代表,在欧亚大陆南缘表现为宽阔的造山高原和不对称式造山带结构,大陆边缘弧岩浆活动显著,产有大规模成矿系统(岩浆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碰撞型斑岩铜矿床、造山型金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和伸展构造有关的锑金多金属矿床).尽管在简单碰撞带形成之前也有新特提斯洋壳的俯冲,但是没有形成大陆弧.而复合碰撞带在大陆俯冲之前有大陆边缘弧的形成,大陆碰撞引起增生造山带再活化,其中新特提斯洋壳俯冲作用为随后大陆碰撞带成矿提供了金属预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