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累积转移的影响 收藏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累积转移的影响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different genotypes of summer maize

作     者:徐祥玉 张敏敏 翟丙年 李生秀 XU Xiang-yu;ZHANG Min-min;ZHAI Bing-nian;LI Sheng-xiu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湖北武汉430064 

出 版 物:《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年 卷 期:2009年第15卷第4期

页      面:786-79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人才专项(01140305) 科研专项基金(080802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230) 国家863项目(2006AA1002)资助 

主  题:基因型 夏玉米 干物质累积 转移效率 

摘      要:在黄土高原南部的红油土上,以陕单16、陕单9号、户单4号、陕资1号、掖单19号、中单2号、豫玉22号、陕单902号、农大108号和户单2000等10个当地常用的夏玉米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在低氮(0 kg/hm2)和高氮(240 kg/hm2)水平下研究了不同夏玉米品种在子粒灌浆成熟期间干物质累积、转移及分配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玉米干物质累积及其转移效率受品种与氮素调控共同影响。不论施氮与否,各器官干物质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施氮能明显提高各器官的干物质量,且其提高幅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各个器官的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因品种和施氮量不同而异。不施氮处理下叶和茎转移量最大的是户单2000,转移量分别达到53.2和28.2 g/株,叶转移量最小的是中单2号,茎转移量最小的是陕资1号;施氮后叶转移量最高的是掖单19号,转移量分别达到54.7 g/株,茎转移量最高的是中单2号,转移量为52.4 g/株。不施氮处理下,除豫玉22号和陕资1号外,其他品种子粒干物质中50%以上来自于开花前期储存同化物的再转移;施氮后则所有品种的子粒干物质中50%以上均来自于开花前期储存同化物的再转移。干物质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不施氮处理下穗部(苞叶和穗轴)大多数为负值,施氮后则为正值。对子粒的建成,叶干物质转移量贡献最大,其次为茎,穗部(穗轴和苞叶)最小。总体来说,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粒重的贡献率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施氮处理间的差异,施氮后的转移因品种而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