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收藏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Oil-gas accumulation models and their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Wuerxun-Beier Depression

作     者:付广 吴伟 FU Guang;WU Wei

作者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出 版 物:《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年 卷 期:2015年第27卷第1期

页      面:14-2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油源断裂转换带优势输导运移油气条件研究"(编号:41372153)资助 

主  题: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源内 源外 与源侧接 源上 乌尔逊—贝尔凹陷 

摘      要: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分析,对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主要存在4种油气成藏模式:1源内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次凹南一段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南一段烃源岩内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2源外侧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斜坡带上南屯组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发育连接斜坡带上的断层圈闭与次凹南一段烃源岩的砂体输导体系;3源外侧基岩裂缝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与次凹南一段油源区侧接的古潜山基岩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发育与次凹油源区侧接的基岩潜山;4源上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次凹南一段油源区之上的大磨拐河组和部分南二段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次凹南一段油源区长期发育与大磨拐河组及部分南二段地层连接的断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