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葫芦[6]脲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及分子... 收藏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葫芦[6]脲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及分子间包络行为

Micellization and molecular envelope behavior of cetyltriethylammonium bromide in cucurbituril Aqueous Solution

作     者:杨震宇 黄香丽 杨淑玲 曹迁永 张宁 YANG Zhen-yu;HUANG Xiang-li;YANG Shu-ling;CAO Qian-yong;ZHANG Ning

作者机构:南昌大学化学系江西南昌330031 

出 版 物:《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1年第35卷第3期

页      面:232-237页

学科分类: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05[理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80501[工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20963007 20703023) 江西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GJJ10290) 

主  题:葫芦脲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核磁共振 表面张力 包络作用 

摘      要:通过表面张力、核磁共振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葫芦脲[6]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溶液体系中胶束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及分子间包络行为。计算了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及CTAB与CB[6]形成的包络物的包络计量比和包络常数,其包络计量比和包结常数分别为1:1和2.8×103L/mol。结果表明,CB[6]对CTAB的胶束化有较显著的影响,CB[6]的加入延迟了CTAB胶束的生成。核磁共振及热重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主客体的包络行为及包络增加了包络物的热稳定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