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收藏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shale in the Da'anzhai formation centrale of Sichuan Basin

作     者:周广照 许思勇 冉晓军 成战刚 ZHOU Guangzhao;XU Siyong;RAN Xiaojun;CHENG Zhangang

作者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陕西西安710000 

出 版 物:《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18年第48卷第5期

页      面:718-728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104[工学-工程力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01[工学-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2142) 

主  题:孔隙结构 高压压汞 氮气吸附 微裂缝 有机质纳米孔 

摘      要: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页岩表面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并通过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定页岩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利用高压压汞实验进一步研究页岩储层孔隙结构,以探究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同时,对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进行归一化,使用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对页岩有机质孔隙进行三维重构,从而对页岩孔径微孔到大孔进行准确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储层孔隙处于纳米级,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孔、晶间孔、黏土矿物粒间孔、粒内孔、微裂缝5种类型。页岩孔径分布复杂,含有大量的中孔(2~50 nm)和微孔( 50 nm);微孔和中孔提供了大部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机孔连通性较好,形成一个孔隙网络。有机碳含量(TOC)、黏土矿物含量、热演化程度(RO)和地层压力等4类参数是影响研究区大安寨段页岩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