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华北寒旱区燕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Effect of tillage patterns on the structure of weed communities in oat fields in the cold and arid region of North China作者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河北张家口076450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14年第25卷第6期
页 面:1725-1732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3053)资助
摘 要: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燕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及作物生产的影响,依托华北寒旱区定位10年的免耕、深松、翻耕田间试验,并设置10年免耕后翻耕和10年深松后翻耕处理,监测了2种土壤类型下燕麦田不同耕作方式的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种类、杂草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以及燕麦产量.结果表明:区域杂草群落结构以狗尾草为主;长期免耕下燕麦田不同生育期杂草密度为翻耕的2.20-5.14倍,而长期免耕或深松后翻耕处理的杂草密度与翻耕差异不显著.免耕下砂质栗钙土与壤质草甸栗钙土燕麦田的杂草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达0.429和0.531,免耕下杂草生物量是翻耕处理的1.35和2.26倍,而燕麦生物产量较翻耕处理减少22.3%和46.2%.表明耕作方式与土壤类型共同决定杂草群落特征.华北寒旱区长期免耕具有促进农田植物群落自然演化、容蓄多年生宿根类杂草的特征,而翻耕具有降低一年生杂草密度、灭除浅位性宿根杂草、激发深位性宿根杂草的特征;杂草多样性与作物高产性相悖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