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前期土壤含水率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溅蚀的影响 收藏

前期土壤含水率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溅蚀的影响

Effect of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on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plash erosion of krasnozem

作     者:马仁明 蔡崇法 李朝霞 王军光 冯君园 吴新亮 朱惠荣 Ma Renming;Cai Chongfa;Li Zhaoxia;Wang Junguang;Feng Junyuan;Wu Xinliang;Zhu Huirong

作者机构: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秭归县园林绿化管理所秭归443600 

出 版 物:《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14年第30卷第3期

页      面:95-1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1[工学-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30529) 

主  题:土壤 含水率 降雨 团聚体稳定性 溅蚀 

摘      要:为了探究前期含水率对南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溅蚀的影响,选取泥质页岩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4个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就5个前期含水率(3%、5%、10%、15%、20%)条件下3~5mm团聚体水稳定性特征及其与溅蚀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消散作用是团聚体破碎最有效的机制,土壤前期含水率越大,团聚体破碎程度越小。随着前期含水率的升高,泥质页岩发育的2种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wa)显著增大;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2种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先增大后减小,拐点出现在含水率为15%条件下。泥质页岩发育2种红壤溅蚀量随前期含水率的升高显著减小;第四纪红黏土发育2种红壤溅蚀量随前期含水率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含水率为15%时达到最小。团聚体水稳性较高的土样,溅蚀粒径分布呈双峰曲线分布,主要分布1~0.5和〈0.05mm范围内,且前期含水率越高,〈0.05mm溅蚀颗粒含量越大;而团聚体水稳定性较差的土样,除前期含水率为20%外,溅蚀粒径分布呈单峰曲线分布,主要分布在0.25~1mm。该结果为红壤区农业水土工程及机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完善坡面水蚀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