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绝经后骨质疏松静滴唑来膦酸急性期发热相关因素分析 收藏

绝经后骨质疏松静滴唑来膦酸急性期发热相关因素分析

Potent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febrile reaction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nous zoledronic acid

作     者:浦祥玲 黄辰羊 张悠扬 崔冉 盛辉 曲伸 PU Xiangling;HUANG Chenyang;ZHANG Youyang;CUI Ran;SHENG Hui;QU Shen

作者机构: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苏州215300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200072 

出 版 物:《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年 卷 期:2018年第24卷第10期

页      面:1273-1277,131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0650) 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13ZR1432100) 

主  题:骨质疏松,绝经后 唑来膦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发热 

摘      要: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发生急性期发热的情况和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根据用药后3 d内是否发生发热(耳温38℃)分为发热(+)组和发热(-)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热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有28例(27.45%)发生发热。唑来膦酸治疗前,发热(+)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骨钙素均高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8℃),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既往双膦酸盐使用可减少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热发生的风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