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抑郁症葡萄糖代谢失衡机制及其中医药研究的思考 收藏

抑郁症葡萄糖代谢失衡机制及其中医药研究的思考

Thoughts on the Imbalance Mechanism of Glucose Metabolism in Depression and its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作     者:李晓娟 马庆宇 邱文琪 陈家旭 Li Xiaojuan;Ma Qingyu;Qiu Wenqi;Chen Jiaxu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方证研究中心广州51063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0029 

出 版 物:《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8年第20卷第6期

页      面:856-862页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基于证候病机的逍遥散肝郁脾虚证方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负责人:陈家旭 教育部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构建中东欧国家"三位一体"中医药文化传播格局的研究 负责人:陈家旭 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21618334):基于下丘脑nesfatin-1-oxytocin-脑干POMC通路的肝郁脾虚证脑-肠相关性研究 负责人:马庆宇 

主  题:抑郁症 葡萄糖代谢肝 脾情志-能量网络逍遥散 

摘      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抑郁作为一种生物-心理-社会交互致病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达成一致。近年来,抑郁症和糖尿病伴发或共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日益增多,使得葡萄糖代谢特别是中枢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关注。中医肝和脾是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两个藏象系统。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肝—脾互为病理的核心生物学内涵是情志—能量网络的失衡,其与抑郁症葡萄糖代谢失衡机制有相通之处。因此,需要将中医肝脾互为病理的生物学内涵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抑郁症发病机制、寻找抑郁症中医药补充替代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