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之兴——20世纪50~70年代“任务带学科”... 收藏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之兴——20世纪50~70年代“任务带学科”组织方式的推动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physiography: The promotion of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of “task-based discipline”between the 1950s and the 1970s

作     者:侯甬坚 HOU Yong jian

作者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119 

出 版 物:《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he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18年第17卷第4期

页      面:56-70页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号:17JJD77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  题:历史地理学 历史自然地理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任务带学科” 组织方式 

摘      要:时轮进入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科学院宣告成立,不少专业的高级知识分子逐渐聚拢北京。竺可桢、黄秉维成为中科院地理学科的负责人,谭其骧、侯仁之等学者则聚靠地理研究所,酝酿着历史地理学如何起步发展。为配合国家的生产建设,50~70年代科学院等部门实行的任务带学科组织方式,吸引了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等学者投身到黄河、黄土高原、西北沙漠改造的研究潮流中,所编著的我国第一套《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中,也确定了《历史自然地理》的选题和著述任务,结果促使历史地理研究循着自然地理(自然综合体)的研究路径发展起来。本文认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人物(学者)、学说(论著)、事业(学科)与时代背景之间学术史的初步考察,认为历史自然地理这一领域的研究是通过对现实生产建设所遇问题的历史由来及其症结的揭示来展示学科价值,在当时已被纳入服务国家建设需要的轨道。这一做法产生的一个结果即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由此得以丰富,历史地理学科因此得到彰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