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近年渤海与黄海北部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收藏

近年渤海与黄海北部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Pollutants in Benthic Mussels from the Coastal Areas of Bohai Sea and North Yellow Sea

作     者:刘文新 邱炜珣 陈江麟 LIU Wen-xin;QIU Wei-xun;CHEN Jiang-lin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国家海洋局北海标准计量中心青岛266033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1年第32卷第2期

页      面:445-45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7AA06Z408) 

主  题:微污染物 分布 底栖贝类 渤海沿岸 黄海北部沿岸 

摘      要:根据近几年的海洋常规监测数据,确定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微污染物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36%以上的站点中,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Ⅰ类标准(15μg/g,湿重,下同),尤其是大连湾和河北新村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Ⅲ类标准(80μg/g,以湿重计),并且,近年来大部分海域贻贝体内的PHCs都保持在较高水平(高于第Ⅰ类标准).重金属As和Pb在少数站点(如烟台海水养殖区和莱州湾)出现相对高值;而Cd和Hg的高值站点(超过第Ⅱ类标准,Cd为2 000 ng/g,以湿重计,Hg为100 ng/g,以湿重计)则分别位于大连湾和河北新村海区.另外,贝类体内的Hg含量在辽东湾、山东半岛附近海域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在所有监测站点,底栖贝类体内PCBs和HCHs的含量通常较低.但与金属Hg相似,在辽东湾等部分海域,贝类体内两者的浓度也表现出递增的年际变化特点.新近的监测结果显示,底栖贝类体内DDTs含量的高值站点(超过第Ⅰ类标准,10 ng/g,以湿重计)大部分集中在渤海湾的河北省沿岸(如赵家堡和新村).这些海域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除历史残留外,附近可能存在新的DDT输入源.据此,在大连湾、河北新村附近海域,底栖贝类体内石油烃PHCs、Cd和Hg含量相当高(超过第Ⅱ类标准),可视为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区;而对于近年来贻贝体内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Hg、PCBs和HCHs)的沿岸海区,如辽东湾、山东半岛周边的黄海海域需要给予必要的重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