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研究
Study of difference of yield formation in conventional Indica rice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panicle weight作者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出 版 物:《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10年第31卷第1期
页 面:49-54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1728 30771275)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09KJA210001)
摘 要: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②大穗型品种最高茎蘖数少,成穗率低,单位面积穗数少,每穗粒数多,千粒重大;③大穗型品种穗长较长,一、二次枝梗数多,着粒密度大。在适当增加穗长的基础上,增加二次枝梗数的比例,提高着粒密度是提高籼稻品种单穗重的主要途径;④单穗重与个体(单穗)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选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且有足够穗数的偏大穗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与稳产的目标;⑤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穗重大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基础,根系发达,氮素积累多,叶面积系数较大,光合能力强,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