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
Phosphorus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f Maize and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in Maize/Soybean and Maize/Sweet Potato Relay Intercropping Systems作者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温江611130 仁寿县农业局四川仁寿620500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3年第39卷第10期
页 面:1891-1898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201169) 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11NZ0098-15-2) 四川玉米单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2012BAD04B13-2)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摘 要: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模式下不同分隔方式及不同供磷水平,即0、35、70、105、140 kg P2O5hm 2对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阐明两种套作模式下种间相互作用及玉米磷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2种套作体系中无论施磷与否,玉米均表现出套作优势(Acs0,NCRcs1),且玉米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的竞争能力强于玉米/甘薯模式,大豆和甘薯处于套作劣势,两种模式均促进了玉米磷素积累和产量的提高,施磷70 kg hm 2时,与根系分隔相比,不分隔时玉米磷素积累和产量在玉米/大豆、玉米/甘薯中分别提高了17.05%、5.62%和16.84%、7.17%,磷素当季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1%。种植模式和施磷水平互作效应显著,两种模式均以105 kg hm 2处理玉米茎、叶和穗磷素积累和产量较高,且玉米/大豆套作大于玉米/甘薯套作,说明玉米/大豆模式更有利于玉米磷素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