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南部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Petrogenesis of Volcanic Rocks from Sankeyushu Formation in Southern Jilin:Evidences from 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es作者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6
出 版 物:《现代地质》 (Geoscience)
年 卷 期:2012年第26卷第4期
页 面:627-6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0138) 吉林大学平台基地建设项目(450060445364)
主 题:吉林南部 三棵榆树组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早白垩世 粗面岩 伸展构造背景
摘 要: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吉林南部地区三棵榆树组粗面岩形成于118 Ma的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棵榆树组粗面岩的SiO2含量为65.11%~65.61%,富碱(K2O=6.29%~7.28%,Na2O=3.71%~4.21%),属于钾玄岩系列,弱过铝质(A/CNK=1.05~1.12),含镁指数Mg#=9~16;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317.72×10-6~371.3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19.50~22.80),Eu负异常较弱(δEu=0.75~0.81);微量元素富集Rb、Th、Zr、K,明显亏损Nb、Ta和Sr等,显示典型的大陆地壳特征。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 206~0.282 309之间,εHf(t)值介于-13.32~-16.97之间,Hf模式年龄(TDM2)介于2.0~2.6 Ga之间,平均为2.2 Ga。上述特征表明,吉林南部地区早白垩世粗面岩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