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与工资上涨——基于家庭分工的视角 收藏

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与工资上涨——基于家庭分工的视角

Insufficient Labor Supply and Wage Increases under Labor Surplus Cond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ra-household Labor Division

作     者:丁守海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出 版 物:《中国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年 卷 期:2011年第5期

页      面:4-21,21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128)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090004120004)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XNJ015) 

主  题:劳动剩余 供给不足 工资上涨 

摘      要:基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着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古、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