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典型县域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与宜耕性评价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ivated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in Typical Counties of the Loess Plateau作者机构: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0 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出 版 物:《山西农业科学》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8年第46卷第9期
页 面:1560-1565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401236)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021166) 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6330)
摘 要: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补充耕地数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典型县域山西省忻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宜耕性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程度,并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对宜耕后备资源的聚集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忻府区耕地后备资源可宜耕面积为1 799.67 hm^2,其中,高度宜耕等级面积为1 203.41 hm^2,一般宜耕等级面积为596.26 hm^2,不宜耕面积为72 854.45 hm^2,宜耕后备资源中主要土地类型为其他草地和内陆滩涂,所占比例分别为42.93%和31.90%;高度宜耕等级图斑的空间分布热区范围比较广泛,阳坡乡和三交镇范围内高度宜耕后备资源的数量多且集中连片程度最高,是当地应优先考虑开发的后备资源,一般宜耕等级后备资源可作为储备型后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