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意义
^(40)Ar/^(39)Ar DATING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Cu-BEARING PORPYRITE OF SHAXI FROM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出 版 物:《矿物岩石》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年 卷 期:2006年第26卷第2期
页 面:52-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3021) 科技部973项目(2003CB214606)
主 题:斑岩体 铜(金)斑岩型矿化 ^40Ar/^39Ar年代学 沙溪 郯庐断裂南段
摘 要:对郯庐断裂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中黑云母和斜长石单矿物的高精度40A r/39A r同位素测定,获得40A r/39A r平均坪年龄为132.62 M a±0.28 M a,40A r/39A r等时线平均年龄为132.59 M a±0.46 M a,而最小平均视年龄86 M a左右可能表示后期的一次热事件,可能对应于斑岩体与Cu-A u矿化有关的热液活动。这些年龄值比前人在该区及邻区获得的K-A r和R b-S r年龄更精确地代表沙溪含铜斑岩体的侵入时代。132.6M a左右的年龄代表着该区含铜(金)斑岩体的侵入时代,可以证实铜(金)斑岩型矿床是在稍后的大规模热液蚀变条件下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