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光化学组织黏合技术在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失中的应用 收藏

光化学组织黏合技术在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失中的应用

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 TECHNIQUE FOR REPAIRING 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

作     者:顾钏 王莹 姚敏 方勇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创伤研究所上海201900 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Wellman光医学中心 

出 版 物:《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年 卷 期:2011年第25卷第9期

页      面:1110-111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2[医学-眼科学] 10[医学] 

基  金: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10PJ14070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09XJ21009) 上海交通大学国防基金资助项目(11GF-53)~~ 

主  题:光化学组织黏合技术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修复  

摘      要:目的观察光化学组织黏合(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PTB)技术用于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的可行性及其对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缘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角膜缘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完全刮除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复合培养3周,制备复合培养移植物。3~4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5~2.0kg;用0.5mol/LNaOH灼烧法于左眼制备角膜缘干细胞缺失模型,分别采用PTB技术(PTB组,n=12)及传统缝线(缝合组,n=12)缝合复合培养移植物与角膜创面。术后大体观察角膜情况,并于3d及28d取角膜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情况;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3d两组角膜透明度无明显差异;28d时PTB组角膜透明度较缝合组高,新生血管形成少。组织学观察示,术后3d两组复合培养移植物与角膜基底间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TB组程度略轻,无新生血管形成;28d时PTB组炎性细胞明显较缝合组减少,PTB组新生血管数为(2.0±0.8)个/HP,缝合组为(6.3±1.3)个/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2)。术后3d两组角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d时PTB组以上指标均较缝合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B技术可用于固定兔角膜移植物;与传统缝线缝合方法相比,PTB技术可减轻组织炎症、减少角膜血管新生,从而改善角膜缘干细胞缺失修复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