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Qu Yuan's Lyrical Mode and the Poetic Tradition of Modern Poetry Writing作者机构: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
出 版 物:《中州学刊》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年 卷 期:2018年第8期
页 面:135-14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楚辞文献的发掘 整理与研究"(13&ZD112)
摘 要: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