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Continent Collision Mechanism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of Gold Mineralized Zone,Qinling作者机构: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53
出 版 物:《地质论评》 (Geological Review)
年 卷 期:2006年第52卷第4期
页 面:467-4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摘 要: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经燕山期,终于喜马拉雅早期。其中小秦岭—熊耳山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中秦岭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松潘—甘孜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金矿带时空定位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时空定位。空间上,控矿构造带包容金矿带或基本一致;时间上,金矿带与控矿构造带基本同步或滞后。金矿带时空变化原因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构造迁移,从控矿构造带的主断面向两侧迁移,迁移速率0.78~3.5km/Ma。金矿带及其控矿构造带的形成和迁移原因在于大陆碰撞。大陆碰撞及其俯冲带下插构造位的加深,依次形成变质岩及变质成矿热液—改造系列花岗岩及气液成矿流体—同熔系列花岗岩及超临界成矿流体。不同构造位的成矿流体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上升形式和构造空间不同,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