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凹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
Analysis on tectonic styl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il and gas in Yining sag作者机构: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
出 版 物:《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年 卷 期:2016年第23卷第1期
页 面:31-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中国石化重大科研项目"伊犁盆地重磁电震联合技术研究"(P14049)
主 题: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逆冲断裂 生排烃期 油气运聚 伊宁凹陷
摘 要:伊宁凹陷受北、中、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构造条件复杂,开展该区构造样式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伊宁凹陷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断裂,这些断裂形成于海西末期,大多持续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终止于喜马拉雅期;按断裂发育特点和对沉积、构造的控制强度等,可分为控盆深大断裂、控带大型断裂和控构造次级断裂。这些断裂与相应褶皱构成的断—褶组合体在伊宁凹陷主要表现为对冲、背冲、叠瓦状、Y字型和花状等构造样式。根据构造样式及其所代表的构造变形强度,将伊宁凹陷自北而南分为北缘强烈变形带、霍城—曲鲁海弱变形带、察县—Y2井中等变形带和南部中强变形带。中生代以来,伊宁凹陷经历了印支期大规模断坳型盆地形成、燕山早中期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发展、燕山晚期整体抬升与微不均衡的盆地改造、喜马拉雅期古近纪—新近纪的不均衡发展等4个演化阶段。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沉积残存了中二叠统塔姆其萨依组、上三叠统白碱滩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3套主要烃源岩,并分别于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依次进入大规模生排烃期。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构造与断裂褶皱构造样式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察县—N4井及其周缘形成的Y字型和花状等断褶构造样式在油气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