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PIS)形成机制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收藏

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PIS)形成机制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Polled Intersex Syndrome(PIS)in Goats

作     者:张少丽 王珂 许晗 彭坤 闫海龙 曹馨元 蓝贤勇 潘传英 ZHANG Shaoli;WANG Ke;XU Han;PENG Kun;YAN Hailong;CAO Xinyuan;LAN Xianyong;PAN Chuanying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出 版 物:《家畜生态学报》 (Journal of Domestic Animal Ecology)

年 卷 期:2018年第39卷第7期

页      面:1-5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650)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创项目(201810712005) 

主  题:山羊 无角间性综合征(PIS) 机制 缺失 检测 

摘      要:无角间性综合征(PIS)是指在山羊中发现的随着无角山羊的增多而间性山羊也随之增多的现象。山羊的无角性状是常染色体显性性状,间性性状是常染色体隐性性状,而且两种性状是连锁的,受到同一区域(PIS区)的调控,故PIS区完全缺失会导致无角和间性性状同时出现;PIS区位于山羊1q43,是一个转录调控区,对FOXL2、PISRT1以及PFOXic等基因转录起调控作用。文章从无角间性山羊的形态学、解剖学特征、核型分析、PIS区域结构与功能以及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综述筛选PIS山羊的方法,以期促进养羊业的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