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连结性行动:邻避事件中社交媒体动员的策略与结构 收藏

连结性行动:邻避事件中社交媒体动员的策略与结构

Connective Actions:Mobilization Strategies and Structures of Social Media in NIMBY Movements

作     者:李佩菊 LI Pei-ju

作者机构:江苏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出 版 物:《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8年第35卷第4期

页      面:140-146页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基  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邻避事件中的政府舆论主导权研究"(14TQB00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邻避事件的社交媒体传播机制 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16YJAZH033) 

主  题:邻避事件 连结性行动 社交媒体 动员策略 动员结构 

摘      要:邻避事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行动,其酝酿、动员和发展与信息传播密切相关,而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在为民众提供话语表达空间的同时,也对邻避事件的发生、传播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G市核循环事件为例,在社交媒体环境下,邻避事件一般遵循着连结性行动(connective action)的逻辑,即个人化的表达和社交媒体的传播成为组织动员的两个核心要素:在动员过程中,基于共同诉求的个人化表达通过构建情感认同与身份认同的话语策略体现出来,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促成相对统一的连结性行动的重要组织与动员力量,新媒体平台成为连结性行动的线上弱连结组织,以上体现出邻避事件中社交媒体动员的策略与结构。通过对G市核循环事件的以参与度为指标的动员效果的测量,从行动的规模、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二次参与度这三个指标来看,显示出灵活多元的个人化表达并没有损害组织性风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这为规避邻避事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