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焦石坝区块五峰组与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有机孔隙结构差异性 收藏

焦石坝区块五峰组与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有机孔隙结构差异性

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organic pores between shales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and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s first Member,Jiaoshiba Block,Sichuan Basin

作     者:何陈诚 何生 郭旭升 易积正 魏志红 舒志国 彭女佳 He Chencheng;He Sheng;Guo Xusheng;Yi Jizheng;Wei Zhihong;Shu Zhiguo;Peng Nyujia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湖北潜江433124 

出 版 物:《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Oil & Gas Geology)

年 卷 期:2018年第39卷第3期

页      面:472-4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139 41690134) 国家"十三五"油气重大专项(2016ZX05034002-003 2017ZX05005001-0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QYZX1707)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B14031) 

主  题:有机孔隙 结构差异性 面孔率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焦石坝区块 四川盆地 

摘      要:焦石坝区块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一段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纳米有机孔隙十分发育,有机孔隙成为该页岩气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Image J统计软件以及气体吸附测试,对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一段下部和上部3套页岩的20块样品有机孔隙结构(孔隙形状、数量、孔径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参数统计分析,并对有机质面孔率进行了计算。根据利用FE-SEM观察到的孔径分布在2~900 nm,主要在10~900 nm的有机孔隙特征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下部和上部页岩的纳米有机孔隙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五峰组页岩有机孔隙形状多为不规则棱角形,而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有机孔隙形状多呈椭圆形和近圆形。五峰组页岩样品孔径在10~50 nm有机孔隙相对最发育,其次是龙马溪组一段上部;而龙马溪组一段下部页岩样品孔径在50~900 nm的有机孔隙相对最发育,其次是龙马溪组一段上部。根据孔径主要在10~900 nm的6 1400余个有机孔隙的统计结果,页岩样品平均单颗粒有机质面孔率与有机碳含量(TOC)有粗略的正相关性,但五峰组页岩样品平均有机质面孔率相对略偏小。根据气体吸附孔径测定及分析,页岩样品中孔径在0.3~1.5 nm和2~10 nm范围的纳米孔隙发育程度与TOC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下部和上部页岩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性、五峰组页岩处于挤压滑脱层底部且经历了更明显的分层滑脱改造以及改造引起的部分超压释放,可能是3个层位页岩有机孔隙结构差异性的原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