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促生菌及木质素对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调控和酶活性的影响
Regulation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and lignin on remediation of POPs contaminated soil and their impacts on soil enzyme activity作者机构: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沈阳110044 沈阳大学环境学院沈阳11004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
出 版 物:《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 卷 期:2018年第37卷第6期
页 面:1807-181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7[理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4CB441106) 辽宁省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资助项目(LJQ2014134)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F14-133-9-00) 我国1:5万土壤图籍编撰及高精度数字土壤构建(二期工程)项目(2012FY112100)资助
主 题:DDTs PAHs 去除率 土壤酶活性 相关性分析 微生态指标
摘 要: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农田污染状况加剧,对人类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实验以温室蔬菜基地中老化的有机污染土壤为目标,选取了DDTs和PAHs两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去除对象,运用原位实验,研究了不同调控措施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并对污染物去除率与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促生菌和木质素共同调控下的鼠李糖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DDTs去除率为27.48%,PAHs去除率为53.26%;修复结束后,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被激活,激活程度表现为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活性被抑制,使用Pearson双变量法对土壤酶活性与污染物去除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多酚氧化酶、磷酸酶与DDTs和PAHs去除率存在较好相关性,因此可以将这两种酶活性定义为修复过程中的一项微生态指标。